logo

新闻中心

再读《呐喊》

  作者简介:陈红梅,1992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,法学学士学位。现为山东恒越律师事务所副主任,资深合伙人。山东省律协医疗侵权专业委员会委员,淄博市律协理事,女律师工作委员会委员,淄博市政府顾问专家库资深律师。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,并非迫于对医疗纠纷的恐惧和对医疗前景的忧虑,而是基于在留学期间,看到关于日俄战争时期的一张画片:一个中国人被绑在中间,许多的中国人站在左右,一样是强壮的体格,而显出麻木的神情,似乎在等待鉴赏即将被日军砍下国人头颅的“盛举”。 先生所思,凡是愚弱的国民,即使体格如何健全,如何茁壮,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,病死多少实不必为不幸的,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,是改变他们的精神。 昨日至今,北京昌平女法官遭遇枪杀的新闻“此起彼伏”,今日凌晨三点有余,最高人民法院官微发布消息,追忆逝者,谴责暴力!对法官的暴力伤害,最终伤害的是法治,伤害的是我们共同营造的社会安全感。锥心的悲痛,谴责暴力!是网上网下、社会各界一致的声音。 然而,不和谐的音符至始至终没有从悲伤的主旋律中消失,从第一时间自媒体相关报道以来,各种声音充斥评论其间,甚至践踏悲伤,幸灾乐祸。悲愤中,CU检悲怆地写下了“就算一年能办完400个案件,也挡不住一颗罪恶的子弹和新闻评论区里满屏的幸灾乐祸”;桂公梓仰天长呼:“一个法官,要付出怎样的代价才能成为一个敏感词?这还真是一出讽刺剧……”;梅春来理性呼吁:“将枪口对准马法官实际是对准所有的法律界人士,枪击是对法律秩序的绝大破坏,马法官的遭遇是在威胁所有司法体系内的警察、法官、检察官以及律师的人身安全……” 从何时起,法律就像一个怯怯的弃儿,失去了它应有的威严。面对无理甚至暴力之“上访”、医闹、袭警、缠讼,以及发出各种伤害与死亡的威胁”,法律都不知在想什么,在做什么? 我们社会主义的法制原则是“有法可依,有法必依,执法必严,违法必究”,从科学立法,严格执法,公正用法,全民守法各个方面全面推进,不可谓不详实,不可谓不严密。那么,现实呢?是什么在阻碍法治前进的脚步?当我们的警察、法官,当我们的医生、护士……都成为暴力袭击的重点对象时,不禁万般疑惑不得其解,到底谁是“弱势群体”?如何释放法律应有的尊严? 不可否认,法制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,但这绝不代表法律是应该在被践踏中来寻求翻身。当所有的冷漠被放大,面对伤医案,你只是嘲讽大夫收红包,活该;面对袭警案,你只是吐槽警察作威作福,该打;面对枪击法官案,你又联想的是吃了原告吃被告,各有所报……那么,你是无异于一个看着同胞被日军杀戮的“看客”了,这些不幸如果降临,你是不是会去购买鲁迅先生写的“药”呢? 枪击,是挑战人类文明底限的犯罪行为,无论马彩云是不是法官,无论她是不是连年的优秀公务员,也无论她是不是一年加班加点办理400多个案件,她还是一个女儿,一个母亲,一个妻子,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,杀害她的野蛮暴力行径理应受到强烈的谴责!无论你是从事什么职业,只要你还有一颗良心。 今天,请为逝者哀悼,为伤者祈祷! 更为我们任重而道远的法制建设,从呐喊开始!